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校院要闻

喜报:我校论文入选第七届中国共产党领导力论坛

作者 来自:中国领导力 时间2024-12-17

第七届中国共产党领导力论坛入选论文名单


第七届中国共产党领导力论坛征文活动已经圆满结束。论坛共征集论文200余篇,经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秘书处组织专家评审,共评出入选论文30篇。具体名单公布如下:


1.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方法论与中国式领导智慧
   作者:奚洁人(中国浦东干部学院)

2. 先秦军事文化思想与当代中国共产党军事领导力提升
   作者:朱纯辉(国防大学政治学院)

3. 马克思主义在场的蝶变及跃升
   作者:张晓亮〔中共安徽省委党校(安徽行政学院)〕

4.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
——以古齐国为例
   作者:李新泰〔中共山东省委党校(山东行政学院)〕

5. “两个结合”视域下党的文化领导力理论意蕴:公共行政伦理建设的价值取向
   作者:舒群〔中共四川省委党校(四川行政学院)公共管理教研部〕

6. 推进“第二个结合”的价值意蕴
   作者:翟媛〔中共陕西省委党校(陕西行政学院)马克思主义学院〕

7. 再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契合性
   作者:崔涵冰(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

8. “两个结合”视域下选贤任能制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
   作者:应验(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

9. 在“两个结合”中掌握文化领导权
   作者:李宗建〔中共上海市委党校(上海行政学院)领导科学教研部〕
           曾佳子〔中共上海市委党校(上海行政学院)马克思主义学院〕

10. “两个结合”是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战略指导
   作者:刘学彬 〔中共四川省委党校(四川行政学院)公共管理教研部〕

11. 中国共产党推进“第二个结合”的逻辑审思
   作者:刘敏(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

12. “两个结合”的内在联系与辩证关系
    作者:成为杰〔中共浙江省委党校(浙江行政学院)党史党建教研部〕

13. 中国共产党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逻辑理路、基本经验及方法论启示
    作者:沈建波(中共国家税务总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税务局党校)

14. 论“两个结合”视域下“民为邦本”思想的传承创新
    作者:王煜尧 朱宏磊(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

15. 中国传统民生思想创造性转化:何以必要、何以可能、何以可为
    作者:张素〔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国家治理教研部〕
            马亚敏〔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国家治理教研部、中共河北省委党校(河北行政学院)文史教研部〕

16. “第二个结合”: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逻辑
     作者:李琳琳(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

17. “两个结合”的三重逻辑向度研究
     作者:栾云镪(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

18. 论新时代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
     作者:王恒 刘秋娥〔中共渭南市委党校(渭南行政学院)〕

19. 儒家“大学之道”是“第二个结合”的实现之道
     作者:岳德常(黄河科技学院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)

20. 论“两个结合”的唯物辩证法意蕴
     作者:张加才 闫庆(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

21. 政党形象:“两个结合”视域下的理论与实践探赜
     作者:李喆(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)

22. 试论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的融合
     作者:翟宁(航天工程大学)

23. 儒家担当观的内涵特质与当代价值
     作者:廖靖(中共佛山市委党校)

24. 礼法、礼义的法治启示
——以《仪礼·士冠礼》为视角
     作者:李昊光(中国政法大学)

25. 中国共产党坚持“两个结合”的实践探索和基本经验
     作者:曾庆辉 王璐(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)

26.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两创”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
     作者:虎旭昕(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

27.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“两创”
——以《论语》为例
     作者:肖新平(山东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)

28. 深入挖掘墨子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智慧
     作者:孙延瑞〔中共枣庄市委党校(枣庄行政学院)〕

29. 权利、权力和权威: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三维解读
     作者:石美亲(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

30. “第二个结合”视域下推进人的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及启示
     作者:黄天罡(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)

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
2024年12月14日